我回来了。
去年八月份中断更新至今,除了外部事务的影响,也有对通讯内容的重新思考。快半年过去之后发现还是有发表意见的冲动,决定从 2024 重新开写。
通讯内容做了新的规划:
新栏目名称”有所启发“,将关注近期令我产生好奇与兴趣的跨领域内容,不限于科技、设计、人文与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
关于人工智能栏目 AIGC 每周看点 将不再进行主题式更新,部分内容仍然会出现在新栏目中。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调整近期将另外整理详细说明。
关于阅读共鸣栏目,我非常喜欢之前设计的基于长文阅读的信息分享,不过这部分内容也将纳入新内容里,作为常规更新,或更长篇文本单独发出。
总的来说,新的 Newsletter 从内容规划上看会显得更个人化一些,而不再是明确的主题分享,我认为这种方式有助于长期稳定地输出,也是对我经常阅读的一些通讯的模仿与借鉴。
这份通讯同时在以下平台同时推送,可选择习惯的订阅方式,感谢你的支持 :) 不过竹白最近已停止维护,使用微信的订阅用户可以考虑通过公众号渠道阅读。此外我的个人网站将存档通讯内容,但不支持订阅与推送。
Substack | 公众号 | 竹白 | Yishan 壹山
Quora 筹集了 7500 万美元用于发展 Poe
Quora 最近从 Andreessen Horowitz 筹集了7500 万美元,CEO Adam D'Angel 表示这笔资金中的大部分将用于支付参与 Poe 创作者激励计划的用户,”使尽可能多的个人开发者能够谋生,并让企业仅依靠 Poe 就能实现盈利。“ 从最早开始,Poe 就是一般用户使用基于不同 LLMs 的 AI 机器人最方便的途径,而早些时候推出的创作者计划(比 ChatGPT 的 GPT store 更早一些),让更多用户有动力将新颖的 LLMs 用例与可能性展现在公共平台上。从 Quora 到 Poe,我认为这两个产品在实现知识平权与促进信息交流方面的核心推动力是一致的,
CES 聚光灯:Rabbit r1
售价 199 美元的 Rabbit r1 发布之后迅速地成为社交媒体热点,并在一周时间已先后完成预售 4 批共 4 万台设备。上周末,创始人 Jesse Lyu 解释了为什么 Rabbit r1 不是一款 App 而选择做一款外设 —— 基于其提出的大动作模型 Large Action Models LAM,r1 能够理解 App 用户界面并通过 Agents 与业务交互来实现用户需求,这在 App 层面受限于移动设备 OS 而难以实现。
我认为 r1 的创新相对较多地体现在与 teenage engineering 合作的硬件上,人们开始想象这款设备成为像 iPod,Game Console,MP4 甚至是 TV 这样的硬件,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我们已经太久没有见到除了”正面一块屏幕背面摄像头和电池“以外的创新型随身硬件了。我不太可能在现阶段购买这样一款设备,但我确实希望类似的硬件能够更丰富一些。
原型设计工具 InVision Studio 即将关闭
创始人之一的 Clark Valberg 最近在 X 上对 InVision 关停的消息发表了一篇不短的回应。回应中,Clark 讲述了 InVision 当年的运营决策、想法,以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对 InVision 最终失败“存在固有偏见”的原因: ”设计师们从 Sketch 转向 Figma 的过程打破了 inVision 的价值链条。“
从用户角度看,InVision 这些年所展现出来的努力,并没有完全体现在其对产品功能的打磨上,始终未能提供具备竞争力产品的同时,InVision 仍然在营销、宣传与推广方面投入大量资源,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层面,都一定程度预示了如今的结局。
令业内人士生厌的用户体验工作
Reddit 上看到一些用户体验从业人员对工作感到困惑与怀疑。让我想起 UX Collective 去年底做的 State of UX 2024 总结在关注进入发展晚期阶段的用户体验,这不仅是行业本身产生了内外作用相结合的显性变化,也和用户体验工作习惯使用量化数据佐证体验改善,或建立体验评估尺度的变动相关。在结构化与数据化思考的过程中,大部分人的工作内容更多是描述数据结果,而不是阐述认知。而前者正逐渐地被总结能力更好的 LLM 所取代。
早些时候 Spotify 也裁掉了不少研发方向的用户体验人员,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均比较成熟的知识,常规的用户体验已为一般人所熟知,或在探索像是 AI 领域业务能力边界时显得不太重要,用户体验或许将在较长一段时间都呈现平缓的低需求状态。
GPT Store 上线
OpenAI 在周中正式发布 GPT store ,自业务上线两个月以来,Plus 用户创建了超过 300 万个自定义 GPTs 来实现不同的生成式创意与业务,如今用户可以通过商店查看热门的 GPTs 以及平台推荐内容。
同样希望通过给创作者分成的方式来吸引用户更多地创造、使用 GPTs,OpenAI 计划在近期上线创作者计划,但还不清楚创作者能够分配多少金额。但显然已有不少人在使用脚本方式复制他人的创作,或是创作的 GPTs 被官方关停,即将形成的 AI 机器人生态显然存在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人员对 AI 长期价值存在显著分歧
AI Impacts 近期对参与过超级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人员做了一份调查,结果显示,研究人员认为,到 2028 年 AI 有至少 50% 的可能完成诸多里程碑任务,如从零开始自主构建支付系统,创作与真人创作者无异的流行歌曲。在 2047 年,无需人类辅助的 AI 系统有 50% 的几率在所有任务上表现均超过人类。
对于超级人工智能发展结果的复杂性,68.3% 的人认为超级人工智能更有可能带来好的结果,但同时有 51.4% 的受访者认为 AI 导致类似人类灭绝的糟糕结果的可能性至少有 10%。在这个层面,研究人员或许和我们一样,对 AI 未来的发展同样没有明确一致的看法。
有比拟真人的替身时,没有人再需要真的到场
一家名为 Vox Futura 的初创公司宣称可以帮助商业领袖、行业大V和畅销书作者等人士创建自己的虚拟化身并配套定制的演示文稿。
网站上展示的大多数演讲者费用不超过 10,000 英镑(约 12,700 美元),其中 Vox Futura 收取 20% 的费用,会务组织者可以方便地制作一个有授权的 AI 代理来远程参与会议。
teenage engineering
经手了 Rabbit r1 硬件设计的 teenage engineering 开发了不少散发着灵性的音频外设,其中不少硬件部分应用了类似 r1 使用的橙色作为高亮色,使得一系列产品在不同外形之间建立起了明显的身份标识。
结合 r1 在 CES 上备受期待的热潮,我开始觉得这一拨 AI Agents 更多地将朝着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发展,而不仅仅停留在屏幕背后的软件应用层间,我们与 LLMs 的交互也会从语音、文本或图像,进一步包含更多具身化的内容。
电动三轮车在美国顺利上牌
抖音上有一系列视频成为热门,显示了一家人带了一辆国产三轮电动车去了美国,所有遇到的邻居、路人都表示这辆电池驱动的三轮车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需求(甚至开始研究如何改装来获得更好的雪地行驶能力与载货能力)。
令我感到惊奇的人这辆车在经过前尾灯,制动等简单查验后,通过了车检并成功登记备案。虽然可能视频中没有完全展示检验过程,但我通过询问 Bard 得到信息是,美国部分州甚至没有要求车检。这倒是和我对美国没有采用前置审查的常见处理措施印象一致。
J 人与 P 人
这两天在豆瓣发现有个小组叫做 J人的井井有条人生,在小组简介中,J 人被形容为“就是要过井井有条、一切尽在掌握的人生呐”。
观察了小组话题中 J 人的特性为整洁的书桌、计划规整的日程表,井然有序的手机桌面之后,我发现自己是个 P 人,也就是与 J 人相反的更随性、适应变化的另一种人格类型。
与常见理解不同的是,我认为规范有序能够给人带来秩序感,但看上去的混乱系统中也可能体现出稳定与平衡。其中的关键可能在于最终输出与完成的事件,而不在于此间的过程与表象。
(完)